熊胆,顾名思义,就是脊椎动物熊科棕熊、黑熊的干燥胆囊,也有说法是取其胆汁。主要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四川、云南等地。云南生产的称之为“云胆”,黑龙江、吉林等东三省的称为“东胆”,其中东北产量最大,质量最优。
67人作案49起 只为分肉卖胆21头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牛、23头国家二级保护的马鹿、黑熊和山狸等野生动物被猎杀,随着网上追逃的扎某等最后4名犯罪嫌疑人昨日投案自首,西双版纳破获的这个涉及猎杀国家一级和二级野生动物49起、涉案人员多达67人的特大系列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文明中,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人民赋予了牛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中,有一味非常宝贵的中药,取自牛身,却非常稀有,它就是牛黄,它是牛胆囊的胆结石,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
有一天扁鹊正在整理药物准备为邻居父亲治病,这个时候他的邻居正在杀一头病牛,发现了牛胆囊中有一些石头样的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拿着这些东西来问扁鹊,扁鹊抛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子上,仔细的琢磨,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他的邻居又急匆匆地跑过来了,说他的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床上抽搐不停。
宰牛不稀奇,但杀一次牛直接喜提百万家产,那是什么让区区牲畜身价倍增?市场牵一头,开膛破肚后,准备分割 不料宰牛时,一个足球大的肉块从牛胆囊位置,滚了出来,他心里也犯了嘀咕,经自己手的牛,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还是首次遇到这种场景,难不成牛胆变异了,桂宝明小心翼翼用刀尖挑开肉球表皮,流出不是胆汁,反而是黄水!
每每说到牛,脑海中不禁弹出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见牛这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其实牛不仅在农耕上有巨大贡献,它的身上还藏着两味良药。名气最大的当属牛黄 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又名“土精”、“丑宝”,为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