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口服胰岛素的生理意义及优势,面临的挑战,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及剂量控制灵活等优势,但也具有患者依从性差、注射部位局部反应、体重增加、发作性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不利因素。
一直以来,胰岛素都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人,都有可能用到胰岛素来进行血糖的控制。外源性补充胰岛素,与人体天然分泌的胰岛素,对于血糖的调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胰岛素的特殊结构,目前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主要还是注射给药。
“小小年纪就要每天给自己扎针,懂事的让人心疼。”8岁的萌萌是一位小糖友,4岁的时候因为发烧去医院输液,意外查出了糖尿病,当时爸妈都要崩溃了,觉得是老天在跟他们开玩笑,还专门去市医院复查,结果还是一样的。至此,萌萌的爸妈也接受了这个事实,陪着萌萌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抗糖之战”。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口服胰岛素”研发,进展到哪一步了?但相比便捷的口服药物,频繁的注射治疗可能会带来疼痛、不适、感染风险、脂肪营养不良或脂肪增生等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这些问题都可能削弱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注射胰岛素的苦,只有糖人才深有体会。”就在前两天,口服胰岛素获得CDE的上市申请受理,我们的糖友群炸开了锅,特别是十几年病龄的资深糖友,直言道,如果口服胰岛素能上市成功,那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数至少翻几番。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引起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因而必须使用外源胰岛素进行治疗。其中,口服胰岛素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但却很难克服胃肠道严苛的三重屏障,临床上尚未实现应用。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华盛顿6月16日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材料》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莴苣,长出的叶子含有可转化成胰岛素的物质,制成粉末口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