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个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烂尾”。本报记者 刘 斐摄青云谱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本报记者 洪子波摄近年来,随着南昌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让城市越来越繁华。不过,在此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渣土、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的急剧增长。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6日讯(记者孙笑天)“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重新装修卫生间和厨房,物业却要收900元垃圾清运费,是否合理?”近日,市民杨先生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质疑自家小区物业垃圾清运收费不合理,咨询住房装修垃圾清运是否有统一标准。杨先生家住汉阳区自力新村。
新家装饰、老房翻新,不少市民在装修起步阶段,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装修垃圾清运费到底该付多少?为什么有的只付几千元,有的却要上万元?短驳费又是什么“收费项”?连日来,记者对沪上多个小区的装修垃圾清运收费展开调查测评,结果发现:确实有点“乱”。
近日,河北邢台市信都区网民王先生在“阳光理政”平台反映,4月初,麒麟郡小区交房时,物业公司按照房屋面积向业主收取装修建筑垃圾清运费,而王先生则认为即便房屋面积相同,但业主装修项目不同,产生的垃圾量不同,费用也应不同,物业公司按面积收费的方式不太合理。
昨天我们关注了小区建筑垃圾清运收费,一口价、打闷包等乱象频出,根源就在于监管真空的“短驳”,几乎成了“中间人”的致富宝藏。那么,这些中间人的身份到底是谁?不少业主都遭遇过这样的事儿:“五千五百元一口价,国庆之后再去问,涨到了八千元一口价。
“五千五百元一口价,国庆之后再去问,涨到了八千元一口价。”“有的是按照一口价,有的是按照袋数,这个就随清运方定了。”昨天《新闻透视》关注了小区建筑垃圾清运收费一口价、打闷包等乱象频出,而根源就在于监管真空的“短驳”,几乎成了“中间人”的致富宝藏。
继续关注小区建筑垃圾清运收费乱象。近期有业主反映,他们直接联系上了白名单企业来清运建筑垃圾,以为省去中间环节很靠谱,结果,白名单企业给出的报价与公示价格也不一致,还有的甚至明示要加收“上车费”等,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