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尴尬,曾几何时“你不像上海人”已经成为了对上海人的一种认可和表扬。白头以前并没有很在意,因为工作关系白头以前和全国各地乃至外籍人士打交道的多,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在上海呆了五天,耳濡目染之下白头的普通话几乎不带江浙甚至更偏北方口音一些。
久违上海荧屏的主持人豆豆,最近又现身短视频平台。她的再度出镜让不少网友、观众为之兴奋。豆豆亮相短视频平台 图源:王渊超视频号此次,豆豆是为音乐人王渊超即将参加的演出“侬好!囡囡”上海童谣亲子音乐做推广宣传。
易中天先生的《读城记》有这样的看法,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其实这并不奇怪。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大都市,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凸显强烈的地方魅力,实际上也夹带着周边毗邻地区的文化元素。
#头条创作挑战赛#头条上结识的一位跟我交流很多、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跟我说, “你出去不要说你是上海人啊,因为全国人民都喜欢上海,但是全国人民都不喜欢上海人。外地人对上海人最大的赞美就是,你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上海人”。我以前也偶有耳闻,但是真的第一次有人跟我这样说,还是有点惊讶的。
据说,上海人出门在外,受到的最高评价,也是最无奈的评价,就是:你不像上海人。与此相对,上海人对上海的傲骄自豪,无处可比,否则也不会也有那著名的上海话口头禅:阿拉上海人。“上海人”这三个字,既包含了外来人的无数误解,也充满本地上海人的无比自豪。
著名编剧王丽萍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她与编剧前辈黄允的合影。那是2016年1月30日,第八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表彰颁奖活动在上海影城举行,活动前后,王丽萍与黄允多有交流,听后辈说创作辛苦,黄允鼓励道:“创作是长久的,要保持好状态,还是要放松。
对于上海人的偏见,在全国都根深蒂固,如果只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上海男人,大多数人都会说小气。而形容上海人的小气,有一句流行了几十年的谚语:"上海人到乡下吃鸡吃鸭;乡下人来上海,他肩膀一搭。"意思是乡下人招待上海人会用鸡鸭,而上海人看到乡下人来了,搭一搭你的肩膀就算是和你打过招呼了。
在上海地铁发生了一件男女互殴的事件,原因疑似大哥碰了女子,女子大声怒吼:“你有几套房?”彪了几句脏话,女子也不服软,冲着男子怒吼:“我就是上海人,我告诉你,你骂我的话我都已经录音了,你有几套房,你是哪里人?你不要在这里丢上海人的脸!我看你这个人这么没素质我就知道你不是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