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口口相传的潮汕童谣,耳熟能详。80后,90后还可能有听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似乎被渐渐淡忘。有哪些童谣是你能够脱口而出的呢?又有哪些是你未曾听过的呢?今天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吧!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能了解我们这些即将消逝的精神财富!1.
汕头“两大盛会”开幕在即,系列活动相继亮相、备受瞩目。11月15日晚,一场“全球潮人童谣隔代传唱大赛”展演及颁奖活动热闹举行。潮汕童谣是潮汕独特的文化遗产,这场全球潮人童谣隔代传唱大赛,旨在进一步向全球推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海内外青少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童谣”是最佳的方式之一,作为老广,从小则会诵唱各类广东童谣,即使何人教予、教于何时已经无从忆起。广东地区代代流传的童谣数不胜数,为大家整理十首最具广东文化特色,满满都是回忆,你还会唱吗?
童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内容非常丰富。潮汕童谣的风格以质朴自然,不尚雕琢为主,修辞精当贴切,不尚浮华,较少浪漫色彩,这种创作特色深受《诗经》创作手法的影响,也是潮汕地区淳朴务实以及经世致用民风的体现。下面举几个例证。《水鸡》:水鸡是水鸡,水鸡起厝田坪堤。石门脚,石门第。
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潮州话,作为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地方方言之一,更是汉语这顶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无疑是潮汕孩子学习潮汕方言,形成语言体系的指路明灯。
正月带鱼来看灯二月春只(黄姑鱼)假金龙三月黄只(雀)遍身肉四月巴浪身无鳞五月好鱼马鲛鲳六月沙尖上战场七月赤棕穿红袄八月红鱼(鲱鲤)作新娘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蛴脚无毛十一月墨斗收烟幕十二月龙虾持战刀吃海鱼长大的潮汕小伙伴们,你说这个有没必要分享呢?别吃鱼不识时令呀。
童谣,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一种用韵语创作,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顾名思义,潮汕童谣就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它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音韵,而且所反映的靠海吃海、出洋过番、敬神事鬼等充满海洋气息的民俗风情,彰显着潮汕独特的地域色彩,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