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些问题,大部分医护人员或告诉患者用热水敷来消肿,很少见到有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消肿,可是用热水热敷消肿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民间就有人支招用土豆可以帮助消肿,而且消肿的效果不错,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黎医生就来辟谣。
微信群里,一位家长问我:医生,我们孩子四天前打的百白破疫苗,第二天的时候胳膊打针的那里又红又肿,我用土豆片敷了几次,昨天发现皮肤周围起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孩子半夜睡觉还挠!随后拍照发了过来。图片上,孩子的整个上臂外侧都是红红的,皮疹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有挠破的痕迹。
屁股因为拥有全身最肥厚的肌肉,所以打针基本都选择了在这个部位进行。大的血管和神经比较少,但是细小的血管却特别多,十分利于药液的吸收。为了避开伤到神经,比如坐骨神经等,打针只打屁股外上1/4处的地方。肌内注射也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输液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鼓包"。这种现象其实是发生了输液外渗,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的过程中,药物渗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皮肤及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炎等。
打了疫苗手臂酸酸胀胀针口处还有小硬块这是肿么了?打了疫苗后这是怎么回事?疫苗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一个免疫过程。因人而异,有些人什么症状都没有,有些人会出现发热,接种部位又红又痒、有小硬疙瘩等。这是打疫苗后正常的接种反应,可多留心观察,如果情况加重,建议尽快正规医院就医。
宝宝注射预防针发烧了怎么办?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烧。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不少妈妈发现,宝宝打过预防针之后会出现发热现象。
我已经手术两天了,疼痛十分剧烈,但医院提供的镇痛药能够缓解疼痛。医院的条件非常好,没有在我的屁股上打针,而是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比之前在屁股上打针要好得多。在我年轻的时候,做手术需要在屁股上打针,那时候会打得非常硬,而且还要用毛巾捂住肿块。
经常静脉输液的病人,可能会遇上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发生明显肿胀、疼痛。在医院里,会立即停止注射,拔出针头,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也可用0.25~0.5%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促进外渗液体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