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70后80后都看过这本书——《丁丁历险记》,说的是一个比利时记者丁丁环游世界,行侠仗义的故事,其中最令中国人熟悉的就是《蓝莲花》,作者通过丁丁去民国帮助中国人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事宣传了中国抗日的事迹。
对于许多人来说,漫画书是陪伴成长的好友,更是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丁丁历险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从《乔·赛特和游果历险记》中的平流层飞机,到《714航班》中的超声速公务机卡雷达,在埃尔热笔下,飞机不仅是一种迅捷的交通工具,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真正主角。
提起《丁丁历险记》,可能很多80后都会觉得印象深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这是一部欧洲漫画,在上世纪3、40年代被称为欧洲漫画的天花板,但《丁丁历险记》成为超一流漫画的契机,却是以中国为背景的一集——《蓝莲花》。
8月6日,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丁丁与埃尔热”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正式对外亮相,作为8月份上海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场文化主题展览活动,这次展览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丁丁历险记》为什么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丁丁为何能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IP?
最近,在位于“巨富长”的一个文化园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丁丁历险记》藏品主题展即将亮相。那么,这场展览将为观众带来哪些展品?展览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位于长乐路的展览现场进行了探访。
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都看一本漫画书,家长不一定要把漫画书推荐为孩子们的固定朗读读物,而是要借此让他们认识漫画书的格式,父母必须教育幼儿了解漫画书是如何工作的,漫画格的顺序,书中人物在思考还是在说话,以及星星问号和感叹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