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纂《儒藏》的意义和几点意见 一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度课题和第四批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度招标课题》,其中有一项《〈儒藏〉编纂与研究》,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重大工程。
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儒藏》总编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博士、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曾荣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孔子文化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2022年,历经二十年、凝聚了近500位学者心血的《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全部完成出版。《儒藏》,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重大基础性文化工程,走完了它的第一步,也开启了下一步“全本”编纂的进程。与此前不同的是,全本编纂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
【来源:文汇网】启动于2003年的北大《儒藏》项目——这一规模超过《四库全书》的重大学术文化出版工程,凝聚了中韩日越四国500位学者的心血。截至2022年5月,《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282册已全部出版。
本报讯 (记者洪玉华)3月20日,《儒藏》(精华编)捐赠及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在京举行。《儒藏》出版方北京大学出版社此次捐赠的图书为该项目阶段性重大成果,编为282册。国家图书馆将为此在善本特藏阅览室设立专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3月20日,《儒藏》(精华编)捐赠及入藏国家图书馆,同时文献专架将在善本特藏阅览室开架面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此次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儒藏》(精华编),为《儒藏》工程的阶段性重大成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今天的很多传统习俗,都是绵延千年传承下来的。而从出土的文物到流传至今的文献、书画中,都能找到这些传统和习俗的缘起和流传。也正是因为这些文物、古籍、书画的赓续流传,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延续千年前的传统。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经过近20年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基础文化工程——“《儒藏》编纂与研究”的先期成果《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的整理和编纂工作已全部完成。
图为《儒藏》“精华编”。况 山摄核心阅读成如容易却艰辛。510种、282册、近2亿字……耗时近20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儒家文献整理项目,《儒藏》工程日前已完成“精华编”中国部分的整理出版,编纂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12.1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儒藏》整理手稿。● ● ●400余名学者,编纂18年,内容近2亿字,这是一套近年出版的图书背后的数字。而这只是这套书的“精华编”,真正的全本预计约10亿字。为此,还需要多少学者,编纂多少年,却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