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炮自上世纪入华以来,各路军阀,地主豪强及私人武装,都以佩戴盒子炮为荣,装备数量之大冠绝世界,仅进口德制与西制就超过五十万支以上,各地兵工厂仿制更是不计其数,因国人喜欢推崇德制盒子炮,德国人发现此事后为了提高销量便给枪身打上“德国制”以满足购买者虚荣心心,同时还具有防伪功能。
这是1995年版的电影《飞虎队》的剧照,浓眉大眼的老李当年也“投靠”过日本人,哈哈哈,这部电影里面的盒子炮很奇怪,都能打出冲锋枪的声了,那有人就疑问了:盒子炮能不能连发呢?网上说的1932年升级版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述一下著名的“快慢机”从何而来?
在大多数的历史记录中以及媒体宣传中,德国毛瑟厂生产的盒子炮仿佛都运到了万里之外的华夏,这种兄弟两人利用闲暇时间设计制造的军用手枪,因为体型和其它一些问题,在并不缺乏武器在武器装备的德国并不怎么受待见,即便拥有着M1917战壕卡宾枪和M1932型冲锋手枪这两种近战上占据了明显优势的枪型。
一般情况下,国外进口的家伙什儿总是比国产的价格为高,就拿战争时期最成为常见的盒子炮也就是驳壳枪来打比方,在1912年9月的时候,北洋政府陆军部从德国礼和洋行进口了200支毛瑟C96,每支配弹500发,总共花费11600两白银。
驳壳枪其实毛瑟军用手枪在西方世界可谓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但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因此获得各个军阀的喜爱。
毛瑟手枪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应该感谢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舒服的小日子就算彻底拉倒了,《凡尔赛条约》把德国看的是死死的,德国的陆军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德国当年在军事上,和工业上,是多么豪横的一个国家,现在手里就这点兵,还打什么鸟仗,德国的军事变成这个熊样,德国的军工也好不到哪去,以后再打仗,德国人只能用板砖去拍敌人了,铁锹可能德国人都不够用,德国的毛瑟军工厂,只能把手枪,当作民用手枪来出售,能卖一支是一支。
1936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三名红军战士留下了这一张神气十足的照片。在他们的腰间,都整齐划一地插了一把短枪,而且子弹外露,很霸气。在武器家族中,各种步枪冲锋枪机枪等属于长枪,各种左轮手勃朗宁等属于手枪,介于二者之间的驳壳枪,就属于短枪。
德国毛瑟C96手枪在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手枪都无法比拟的,在民国时期大量毛瑟C96手枪进入中国,一度成为中国装备数量最大的一款手枪,据统计德国原厂生产的毛瑟C96手枪有60%都销往中国,从正规军队到草莽武装,无不以获得一支“盒子炮”为荣,它在中国人手里玩出了花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