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传》”。这话未免有自谦的成分在,但也无疑说明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的地位,这都要归功于阿Q这个典型人物的魅力。但阿Q与他的”精神胜利法“向来被当作是被讽刺的对象,迁移到现代来说,就是“普信男”、“普信女”等等盲目不自知的人,但是这种阿Q精神真的一文不值吗?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里有一个可怜人物阿Q,其实当时有一个原型人物,此人名叫孙天生,和阿Q一样,也是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关于他的身份传说众多,大体是妓院的服务人员,也有人说此人曾是过街头小流氓,原先还当过泥瓦匠,但这些身份,也正如阿Q一样,怎么看压根都沾不上革命党的边。
鲁迅初中时开始发表创作,1904年毕业于四川西南政法学堂,历任美术学校校友会办事员、任淞沪画报编辑,编削《每日历史学》、《自由创作》等期刊,策划《新青年》杂志,前往日本学习政治学、文学和历史,后任上海民史教授、《新华文摘》编辑等,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给大家说的“阿Q”来自这本叫做《阿 Q 正传》的书中,它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江南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社会底层雇农阿 Q 的形象。阿 Q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921年北京《晨报副刊》刊登了一篇名为《阿Q正传》的中篇小说,自此“阿Q”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中国近代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