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在《“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中,我写下这么一段话:“百年中国,有独立的大学理念,而且能够真正付诸实施的,不敢说仅此一家,但蔡元培无疑是最出色的。这是因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源网络,侵权立删!名垂历史的人物,大概都有个传奇的少年经历。作为近代学术泰斗的蔡元培,更是以“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成为翰林院编修”的璀璨经历,在风云涌动的民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传奇。
1919年6月15日,这个校长再次宣布辞职,并且发布《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毫不客气地质问北洋政府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蔡元培,字鹤卿,仲申、民友、子民也是他的字,于 1868 年 1 月 11 日在浙江绍兴山阴县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