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金价飙升的背景下,售价只有足金产品十分之一的“金包银”引发各界关注,然而,看似标价更低的“金包银”制品由于手工费占比近半,粗算下来单克黄金的售价也高达上千元,且由于金银比例难确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面上多数黄金回收商家都表示拒绝回收。
近日,黄金价格的持续攀升引发广泛关注。2月11日,现货黄金价格直线飙升,一度涨至2942美元/盎司。在杭州,部分黄金店铺的足金饰品报价已高达891元/克。高昂的金价,使得不少价格亲民的含金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像黄金手机贴、金豆等备受追捧。
“只要金价的1/10”“挑战1克金打造40克金手镯”……近期,网络上火了一类珠宝饰品,俗称“金包银”,号称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黄金“平替”,是珠宝行业的新未来。网上出现了许多“金包银”首饰直播间,全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金包银”专卖店。
来源:北京晚报 临近年关,不少家庭都有购买首饰的习惯。在众多产品之中,一种以银为基底、表层包金或镀金的“金包银”首饰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首饰虽然外观近似金饰,价格比金饰便宜,但背后也存在着隐患。如果金层镀得很薄,佩戴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漏银”的问题。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金包银太香了”“买了金包银就后悔了,后悔买晚了”“喜欢性价比的姐妹放心入”……近段时间以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金包银”的话题火热,不少用户分享自己购买金包银首饰的心得和攻略。“金包银”火热的背后,是连日来不断攀升的金价。
春节临近,中消协发出六点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春节消费不踩坑,所谓“年年有余”是指每年仓有余粮、库有余钱,不要为了爱面子、讲排场、追求仪式感而造成“剩宴”和过度包装。 提示一:别为了爱面子营造“剩宴”春节是欢聚团圆的日子,不应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
□本报记者 贾淘文“黄金一样的佩戴效果,价格却只需几百元,真是花小钱办大事”“春节前买两件,出门戴着特有面子”“结婚用金包银代替‘三金’,带来满满仪式感”“银子也是贵金属,同样能保值”……临近岁末,珠宝首饰进入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随着近年黄金首饰的购买成本不断增加,很多年轻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