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当地时间24日至26日,东京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防暑用品展。展会上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新产品?财经频道特约记者 李茜文:炎炎夏日,对于需要外出的人来说,想把空调带出门可以说是最大的愿望了。这款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穿戴式空调就将想法变成了现实。
6月15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新疆南疆盆地、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陕西中部、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40℃。6月7日以来,这已经是中央气象台连续9天发布高温预警。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我国一些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很多汽车在暴晒后变成“桑拿房”。不少车主被网红降温喷雾“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宣传语“种了草”。 这款降温“神器”真有那么神吗?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降温喷雾”发现,多款降温喷雾热销,部分商品全网销量超6万。
夏季来临轻巧便携的降温喷雾等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青睐成为网红降温“神器”但降温喷雾在避暑降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消防安全隐患《第一现场》记者联合深圳消防对降温喷雾做了一场实验结果暴露出降温喷雾的危险性消防员现场实验:白霜出现火焰消防员在穿戴好灭火防护服装后,将降温喷雾喷到灭火手套上
来源:【厦门日报】冰圈“快速降温”“持久冷感”……炎炎夏日,降温冰圈、挂脖风扇、冷感湿巾、冷感喷雾等“清凉神器”相继登场。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降温产品琳琅满目,有些店铺还专设“冷感专区”。专家提醒,“清凉神器”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也不宜长时间使用。
今年夏季,全国多地连发高温预警提示,各类“降温神器”的销量也连创新高。其中,就包括号称可以“快速制冷”“一喷降温”的降温喷雾,一些网红降温喷雾的销量甚至达到10万+。然而,一些消费者反映,部分降温喷雾产品的成分存在安全隐患。
央视网消息:7月6日22时20分,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由此进入潮湿闷热的炎热夏季。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东汉刘熙所著的汉语字源著作《释名》中对“暑”字有形象化的解读:“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而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将在小暑节气内到来。
夏季高温来袭,很多人的汽车在暴晒后也变成了“桑拿房”,于是有人用起了网红“降温神器”——喷一喷就能使方向盘、车座秒降温,还有人将它直接喷在衣服、皮肤上消暑。然而专业人士提醒,这类降温产品在使用时也有不少潜在风险。
近日,随着天气入伏,多地开启了高温模式。人们在预防自身中暑的同时,还需要给形影不离的手机降温。记者在某生活指南分享平台检索发现,有关“手机降温”的相关笔记就超过7万条。记者梳理发现,网友们给手机降温的方法也是花样百出。
最近一段时间阳光如烈焰般炙烤着宜春大地气温持续攀升至36℃以上空调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避暑利器但是在享受这份清凉的同时许多人不免怀念起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夏日麻将凉席作为曾经的“消暑神器”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为了探寻麻将凉席的现状记者近日在宜春的各大商场进行了走访商场走访:麻将凉席难觅踪影
天气炎热,除了传统的遮阳伞、防晒衣、墨镜等防晒物,能清凉降温的便携式“神器”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琳琅满目的手持电扇、口袋电扇,在线下实体店牢牢占据着“C位”,在线上电商平台,搜索量也占据高位。甚至在社交平台,关于“降温神器”的话题阅读量早已突破千万。
奥运会激战正酣,而中国制造的“降温神器”也正火遍欧洲。近日,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多国遭遇持续罕见的高温天气,不但白天温度非常高,而且夜晚也很闷热,让人难以忍受。持续的热浪让各类避暑神器迅速走红。其中,中国制造的降温神器——“不夹腿毛”的冰丝凉席就成为了海外消费者的新宠。
烈日炎炎,各种各样的“夏日神器”销售火爆,“清凉喷雾、挂脖风扇、洞洞鞋”等一时成为网红产品。殊不知,这些度夏神器如果使用不当,反而秒变“凶器”!防晒、降温喷雾容易爆燃“防晒喷雾”“降温喷雾”成为很多人夏季必备“神器”,有些人会把这些喷雾放在车上、家里常备着。
随着夏季高温袭来动不动就40℃的气温让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出门没走两步就感觉自己要化了于是各类商家开始展示自家的产品其中被网友戏称为“降温神器”的降温喷雾因携带方便,降温效果显著价格便宜成了市民出门必备的“法宝”然而仔细想想这喷雾里面到底是什么成分威力如此强劲是否有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