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宽泛的定义,可谓包罗万象、广博精微,但是总体而言,包括了传统的风俗习惯,比如冬至北方人会包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夏至北方吃面,乃至春节时贴春联、写对子,放鞭炮,一家人吃个团圆饭,或者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菖蒲,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谓是民俗文化,久远以来,就存在于神州大地上的,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夏朝,比如我们所用的农历,或者叫阴历,应该就是当时所谓的“夏历”,夏朝的历法,每年的农历一月过春节。
在新的起点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及其优秀特质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就我个人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义:一,从地理上来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不是外国的,不是古印度的,不是埃及的,不是古巴比伦的,不是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的,而是根植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土生土长的、由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优秀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如果从个人角度去看待价值目标,那么爱国主义是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题,是民族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让人哭,让人悲的的爱国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