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55年大授衔时最高两级军衔元帅和大将的人选,多少年来一直是军事迷们讨论的热点之一。但我们看到了一份那个时代的文件,是由负责授衔工作的彭德怀和罗荣桓起草呈中央批准的,上面的意见是:元帅人选12名,大将人员15名!
1955年,新中国授予了一批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开国大将军”军衔,这其中,粟裕、萧劲光、陈赓、黄克诚四位,凭借着在战争年代的卓越战功,成为了人们心中实至名归的“战神”,十位大将军中,还有六位并非以纯粹的战功登上这一荣耀的巅峰,那么他们又代表着怎样的历史厚度和革命力量呢?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大授勋、授衔仪式举行,每一位共和国的军人都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开国将帅由此诞生,由于毛泽东坚决辞掉大元帅军衔,故此元帅军衔成为我国最高军衔,朱德、彭德怀等十位功勋卓著的人民军队重要领导者被评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元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如期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元帅、大将、上将等各级军衔名单陆续公布,在场的众人也都沉浸在这一盛典的热烈气氛之中。
许光达出生于1908年,这也是元帅和大将20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1925年入党,黄埔五期毕业,参加南昌起义任排长,职务虽低但也算是参加了建军三大起义,随后辗转去了洪湖苏区从事军事斗争,在公安会师成立红二军团时,许光达任红六军17师师长,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整编,他不仅在1930年土地革命战争刚开始的阶段就成为了红军师级干部,而且由于红二军团战损率非常高,他和贺龙元帅成为了活到1955年授衔时红二军团成立时仅有的师级以上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