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视觉中国供图——刘树臣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也不例外。往年,每到寒假,中国地质博物馆会迎来一个客流小高峰。今年,预约的观众少了很多。这个百年老馆开始尝试走上“云端”,刘树臣也带头搞起了直播。
一座地质博物馆,就是一段地球的发展史。大年初一到初五,新华网小编带你云游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博物馆。探访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聆听奇珍异宝、史前生命浓缩的地球科学故事。大年初一逛胡同,百年地博享盛誉,科研精神薪火传,见证地学发展史。
山西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太行吕梁翼列东西,中条五台分峙南北,黄河汾河奔腾其间,七大盆地串珠其中,涓涓河流如叶脉蔓延,汩汩湖泉似明镜点缀。亿万年地质历史的沧桑变迁,造就了山西表里山河的锦绣风光,赋予了物华天宝的自然资源。
山脉连绵起伏,沟壑层层叠叠,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美总是与山峦湖泊密不可分。近年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不仅在沟壑间建起了“高速平原”,更是凭借着“喀斯特王国”丰富的地质资源,专门建造了一座地质博物馆,讲述贵州地质之奇,展现贵州地貌之美。
来源:【人民网】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中国地质博物馆供图人民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韦衍行)什么是矿物?世界上有多少种矿物?新矿物会在哪儿被发现?这些关于矿物的疑问,在中国地质博物馆7月12日开幕的“探微知著——中国新矿物发现之旅”专题展览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9月30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矿产勘查成就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幕。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在昆明众多博物馆中,有很多小众宝藏博物馆,虽然名气不大,馆藏也不如知名博物馆丰富,但每个都有独特的美。逛逛这些好看、有趣的博物馆,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在此向读者推荐7个昆明小众博物馆,还等什么?快去打卡吧!
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负一楼,在玻璃笼罩的化石修复研究室内,古生物学家正稳坐操作台,借助精密的仪器,全神贯注又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化石清理与复原工作,力图将沉睡超过上亿年的化石“唤醒”。英文链接:Talented restorers bring fossils to life 见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