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名叫魏宏远。魏宏远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村庄。那里的气候条件恶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很多当地人患有一种叫做大骨节的地方病,魏宏远不幸也被这种病魔缠身。
我是孟雪健,1990年出生在河南商丘农村,2004年刚满14岁的我便离开家乡来到新疆乌鲁木齐。举目无亲的我为了生活开始了多种行业的尝试,三年时间中我在KTV当过服务生,在汽车美容店洗过车,甚至开创自己的舞蹈室,但都以失败告终。17岁怀揣着仅有的300元钱,我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这对夜市夫妻表示:“一天500斤土豆和250斤豆腐都不够卖”,有的网友通过计算发现平均一分钟要卖出一份小吃,简直就是拥有了超能力。江西00后小伙杨景浩也看到了这个新闻,于是便跟风摆摊卖土豆,父母:已走火入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陕西小伙摆地摊卖自创小吃,拉货用豪车,1天干3小时流水2000多元.都说美食无处不在,而美食创业者的创新,在这瞬息万变的美食领域更是决不能缺的,只有创新和符合大众口味的美食,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曾因嫌种柿子太苦,80后桂林小伙陈鸿霖外出打工摆地摊,然而接触到电商行业后,他又选择回到家乡创业,通过电商平台,将柿饼销往全国各地。一个小小的柿饼,在他手中变身价值上千万元的宝贝,并带动许多村民返乡就业、脱贫致富。
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实习生 白文福视频剪辑 彭柳刘在夜市摆摊卖煎饼,发展较好的状态是怎样的?90后小伙杜林峄给了我们答案。在武汉光谷曙光星城夜市上四五十个摊位中,他的煎饼摊前排队人数最多、收摊时间最早。在夜市摆摊两年,小杜就按揭了一套100平的房子和一辆20多万的奔驰车。
我们去到山东临沂费县梁邱镇马蹄河村,这是拉面哥工作生活的小村子,如今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宁静了,因为这个村到处都是人,都是些从各个地方开车过来吃东西的人,村民们也不再种地,而是在自家门口摆着各种各样的摊位,客人们坐满了小小的乡村小道,像是在吃坝坝宴流水席!
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三个年轻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家境贫寒,学历不高,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爱吃面。村里人都说,他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种地、打工,勉强糊口。可谁能想到,短短三年时间,这三个小伙竟然靠一碗面,年入百万,还在县城开了三家分店! 他们的故事,还得从一碗“失败”的面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