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万民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学评价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反馈,也是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把好师德第一关口、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育人工作能力、优化教师能力评价、打造教师荣誉体系,是有效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的内生动力,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评价是教育行业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高质量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然而,当前广泛应用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只重视课堂表现,缺乏对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从而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与不公正性。
原标题:用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指挥棒”教育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起着风向标的引导作用。
我国由乡村社会演进而来,当前仍有5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乡村,乡村教师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近1/3。以教育改造乡村,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促进全民共同富裕,迫切需要通过教师队伍评价体系改革留住现有乡村教师,吸引外部优秀教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
【来源:平顶山日报】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被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要求。
9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陕西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科研和荣誉5个方面构建起教师评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介绍,目前全省教师评价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做好课程思政,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高水平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打造是关键。一是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