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8月,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摆开阵势,经过长达36天的大战,朱元璋的军队逐渐占据优势,然而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陈友谅被乱箭射中,从眼睛贯穿头颅。在鄱阳湖战败之后,陈友谅之子陈理被拥立登基,这年冬天,朱元璋亲自率军攻打陈理,可惜并不顺利。
面对自己的几个逆子的恶行,朱元璋痛心疾首说道:“使吾垂老之年,皇皇于宵昼,惊惧不已”。《御制纪非录》一书中,朱元璋曾指责:“周齐潭鲁擅敢如此非为,此数子将后必身亡国除!”那么他的这几个儿子到底做了什么惹朱元璋说出这样的话呢?
谥号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制度,是一个人死后,其他人根据死者活着时的品行和功绩给予一个特殊的称呼。谥号制度起源于西周时代,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谥号会造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废除谥号,不过之后西汉建立后恢复了谥号。
楚王朱显榕1545年正月十八日,武昌,大明楚王朱显榕薨,年39岁。明朝第一代楚王是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朱桢出生时,攻克武昌的捷报刚好传来,朱元璋大喜道:“儿子,等您长大后,我要把这座城封给你!”六年后,朱元璋果然实现了这个诺言,朱桢被封为楚王,藩地为武昌。
今天,陕西省公安厅公布“鹰”系列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破获的9起公安部督办重大文物犯罪案件。2012年8月,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通过国内《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一篇研究墓志铭的文章,发现一个倒卖墓志铭的犯罪线索。
8月30日,在武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楚王墓工作40年的基层文保人“龙泉山老王”王开祥,穿上唐装、拿起折扇,化身“老王说藩王”系列短视频的讲述人,寻觅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明史遗存,探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