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7日讯 葫芦谐音“福禄”,其雕刻艺术品传颂千年,寓意福禄吉祥、喜庆祥和。在德州市临邑县,葫芦雕刻传承人任德斌以刀为笔,用娴熟的技艺刀法创作出一件件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作品,在雕刻中传承技艺文化。
【来源:北方网】天津北方网讯:天津葫芦制作技艺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探索这项技艺在当下新的变化。运用刻刀、烙铁等工具,对葫芦进行雕刻、镂空、彩绘的加工,这项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暑期,非遗葫芦雕刻技艺在年轻一代中掀起热潮。这一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随着时代的变迁,非遗葫芦雕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5日电 (记者 王小军)一双手、一把刻刀、一支画笔、一件件葫芦在非遗传承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行刀运凿下,清晰流畅栩栩如生的画面便被留在了葫芦上……“首秀”就一鸣惊人出生在绘画世家的木扎帕尔·艾斯卡尔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直播日照11月9日讯 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深受人们喜爱和收藏。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闫早山,在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将葫芦烙画融入创新理念,让这门传统艺术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记者 郭健 金富美玉一双巧手、一把刻刀,以葫芦为纸、以针尖为笔,致力于雕出精彩绝伦的图案,他一干就是一辈子。在泰安,有一位名叫杨秀文的葫芦雕刻艺术家,他是第五代泰山杨氏葫芦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17岁开始接触葫芦雕刻,至今已有46年的时间。
小小葫芦杯化身“文化大使”,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长在葫芦上的“非遗”“葫芦庐”的葫芦制品,吸引了众多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本报记者 姚文生 摄在不久前结束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个精美的范制匏杯──颁瓟斝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赠给外宾。
葫芦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的最古老的生活图腾,是人们生活常用品,一是食用,二是加工成生活用品和观赏工艺品。葫芦雕刻传承于寿光市三宝工艺葫芦博物馆。寿光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小清河下游,莱州湾南泮。葫芦雕刻主要分:雕、刺、镂、刻等类别。
记者 隋忠伟 厉昕月 李浩烙铁当画笔,葫芦作画纸,运用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中国画手法,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有很强的立体感,葫芦烙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许云云,不仅将这门艺术进行了大胆创新,还将它变成了发家致富的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