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收官,至此《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第一阶段落下帷幕。从了解仰韶文化的人头壶开始,到欣赏《九龙图》完结,这部一集5分钟、共100集的纪录片如同从文物维度解读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文化资料库。
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一个是同宗的贵族和,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
贾湖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堪称“中华第一龙”;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何尊的内底铭文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文物,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璀璨。
原标题:九件文物陪你跨年 《如果国宝会说话》推出特别呈现灿烂中国,物华天宝;泱泱华夏,生生不息。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共同实施的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推出跨年特别呈现,于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月7日播出。
它表情呆萌 长相帅气含金量高达99%是目前中国出土最重的金器它就是金兽这个又炫又闪亮的“金豹”可是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该窖藏共发现文物38件根据造型 铭文等信息判断这批文物的年代在战国至西汉早期之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锤揲工艺完美结合的
历数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基本是一种高雅和冗长的陈旧模式。这自然有它文化坚守的可贵,也有远离大众的缺憾,从而使好的纪录片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也使大众失去了接受好题材、好故事的机会。在这一点上,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穿过展厅的玻璃柜,经过塑像的裂缝,我们进入水月观音菩萨的世界,回到它生命的初始。聆听自然之音,看它被画成了像,塑成了形。今晚19:50,CCTV-9《如果国宝会说话》跨年特别呈现,精彩继续!
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流行于整个青铜时代。楚大鼎不仅工艺高超,且腹部和足部都刻有“安邦”二字,堪称典型的“国之重器”。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距今约7000年—5000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彩陶瓶口为圆雕人头像面目五官精致双眼深邃传神嘴微微张开仿佛在轻声细语耳部还有挂饰物的穿孔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追求美新华网文物推荐人带大家走近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品人:储学军策划:钱彤 周红军监制:万
现代快报讯 “叮!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在2023新年来临之际,《如果国宝会说话》推出“跨年特别呈现”,上新宋代以来的9件文物,让国宝带来新年祝福。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次上新的国宝,包括宋徽宗《瑞鹤图》、苏轼《寒食帖》、陈国公主黄金覆面等。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我们用“仿佛”这个词语,描绘心念的状态,人类的身体,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仿如佛在,仿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
春节假期,全国多地雨雪、降温。小管精选了8部纪录片。一起探索中国和世界的人文瑰宝吧。2022年12月31日,作为跨年特别呈现,这套久富口碑的纪录片更新了9集,展示了宋徽宗《瑞鹤图》、苏轼《黄州寒食帖》、陈国公主黄金覆面、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金丝翼善冠、明式画案、朝元图、泉州湾后渚港福船等九件宋代以来的国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