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本清源,还原先哲本义,廓清历史迷雾,夯实义理建设的根基,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论语·颜渊》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离娄下》又云:“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战国时代,分封制日渐瓦解,统治阶层穷奢极欲,老百姓苦不堪言。孟子赓续孔子的君子“仁”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仁政思想,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理想社会。得其心者,斯得民矣。
《説文解字》:“㤅,惠也。从心,旡聲。”在中国人心中,“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是“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的友情,是魂牵梦萦的桑梓情,是心系天下的家国情…
点击上方链接播放音频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懂得给与,人生才会富足喜乐。学会“给予”,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给与尊重尊重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及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尊重,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为人的涵养。诸葛亮曾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烦恼,不妨到我们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中寻找最优解。无论是“千载凛然犹有生气”的《汉书》,还是《诗经》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君子之风,亦或是《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的温润尚德,都将帮助你习得更多的生活智慧。
文/仅言在生命的旅途中,多少人起初相谈甚欢,后来却渐行渐远。乍见之欢,远不如久处不厌。想要长久的相处舒服,离不开彼此的付出与磨合。说话有讲究,做事有门道。生活中,所有相处舒服的背后,都是一种高情商。换位思考,是对关系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