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文物网 报道:一直以来,文物古迹的保护始终困扰着考古界,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毁掉,将再也不复存在,比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色泽亮丽,表情栩栩如生,如今早已失去刚刚出土时的风采,风化严重,鲜艳的色泽消失了,暗淡如同黄泥。
上海松江3D打印产业园区经过2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无论从入驻3D打印企业数量,还是企业规模来讲,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我们所熟知的联泰科技、悦瑞三维、普利生、曼恒、极臻三维、弘瑞等一批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落户到松江园区。
近日,在武汉纺织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上,3套用3D技术打印而成的服装作品一经亮相,引来不少关注。据设计者汤晓介绍,该服装以希腊神话故事里海妖Siren为灵感而创作,3D服装立体呈现出了海妖的骨骼结构。服装从设计到成型用时4个月,耗资5万余元。
【中关村在线办公打印频道原创】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已经渗透到了各类制造业中,其中就包括了制作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陶瓷制品。近日,来自英国的美女学生Jade Crompton开发出了一套新的方法,可将手工、3D打印和最新的设计完美地融合起来。
材料一直都是3D打印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目前较为普遍的PLA和ABS,其它各类特种材料也正在逐渐进入公众的事业,这其中就包括了极其适合制作工艺品的瓷材料。用瓷材料3D打印而成的餐具实际上早在一年之前,知名在线3d打印服务平台Shapeways就开发出了自己的瓷材料。
文物修复是复杂的工作,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和专注。当一件件文物在文物修复工作者手中重新焕发出光彩,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现如今,当3D打印走进人们的世界,文物修复工作将不再单单依赖手工,修复工期也将大大缩短。
在增材制造和陶瓷等领域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Prog Mater Sci、Nano Energy、Addit Manuf 、J Adv Ceram、Virtual Phys Prototyp 、Acta Mater、J Euro Ceram Soc、Ceram Int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超1000次,2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入选ESI全球高被引和热点论文4篇次。
【3D打印世界讲坛第3期·回顾】3D打印作为新兴的数字生产技术,正悄然在各行各业酝酿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不敢说3D打印能颠覆传统制造业,但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日前,考古队员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铜器提取中,对三星堆遗址3号坑一尊重达200斤以上的铜尊进行提取。据了解,在提取铜尊前,他们将铜器进行扫描,扫描完后形成同比例模型,再利用该模型生成一个薄的硅胶体覆盖在铜尊表面,在提取时就能对铜尊形成很好的保护。
文\图\视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媛 8月19日下午,初秋的天气有些阴沉,在济南古玩城四楼,王春发正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戴着头镜,手拿画笔,聚精会神地为手里的一件唐代文物进行质感处理。在他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古陶瓷,有的破损严重还未修复,有的已经修复的完美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