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军队中罪犯出身的兵多有逃亡。孝文帝为此定了一条法律:凡一人逃跑,全家都得服劳役。光州刺史崔挺上书进谏说:“天下善人少,恶人多。如果一个人有罪,祸及满门。那么司马牛就要因为桓魋受惩罚。柳下惠就要因盗跖牵连被诛杀,那不是很悲哀吗!”
现在这个社会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在这个社会好人多坏人少。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能够帮助到我们、能够让我们赚钱的人就是好人。那些伤害我们、在背后捅冷刀子、让我们赚不到钱的人就是坏人。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如果现在你面前站了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什么人,他对你说:你这个人一点都不善!既然你不是个恶人,那你就剩下了两种可能性:一个是不恶也不善的人,其实不恶也不善的人是不存在的,你要么偏向于善,你要么偏向恶,只有死人才存在不善不恶的问题,因为他已经没有行为了。
图片源自网络邵雍,以其深厚的易学造诣和儒道兼通的智慧,著成《渔樵问对》。书中,渔夫成为“道”的化身,通过与樵夫的对话,阐释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从而让我们领悟人生的祸福兴衰。【1】渔樵问答:利与害的哲理思考渔夫在河上垂钓,樵夫经过,放下担子休息。他问渔夫:“你能钓到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