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官网上Sora的部分展示本文选自《人的消逝》,作者 熊培云01平庸之恶回望我出生的20世纪70年代,家里的动力是水牛,被养在离家不远的牛栏里。牛的能源是草。而站在今天眺望20年后的未来生活,在我的家里一定会有机器人,而2045年被无数预言者定为“奇点”。
编者按:如果说好的文章是“理性与情感”兼备,那么熊培云老师做到了,且自带“自由的光芒”。另,本文的原标题是《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我为什么要写作》,是熊培云老师为其著作《自由在高处》所写的序文。出于排版的考量,现只取后7字为题,特此说明。转眼之间,离开巴黎已经几年。
潮新闻客户端 熊培云 作家、南开大学副教授、曾担任春风悦读榜评委的熊培云,曾以《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等作品备受好评。近日,他推出新作《人的消逝》,这是一本人工智能时代的反思之作,反思高歌猛进的21世纪之作。
时隔数年,学者熊培云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只是这一次,他收敛起昔日熟悉的评论笔锋,转而以诗歌记录灵光一现的思维火花。回顾这些年,熊培云坦言自己似乎渐渐进入某种“无能为力且无话可说”的状态。毕竟,“一个人如果过多参与公共生活,难免会受困于一地鸡毛”。
南开大学教授、著名学者熊培云曾经说过:“错过了胡适,我们便就错过了100年”。甚至他的那些观点,当今也直戳现实。胡适先生曾说过:哲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而政治是我的一种“忍不住”而为之的新努力。在国家政治、人生抱负、个人情感等各个层面,胡适先生都留下了金句良言。一、之于国家政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胡适先生早年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其拥有了对民主宪政的最直观自觉的认知。“宏大目标,点滴努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心同图源 视觉中国科技,正一日万里。马路上无人驾驶汽车自如行驶,电脑里AI自动书写着文字,房门外机器人送来我们的餐食,超市收银处对着摄像头微微一笑,扫脸支付便快速完成。人类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惊喜,也在悄悄从各个角落退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瑾华作家、诗人熊培云。小暑时节,读什么书能凉快点儿呢?不如,一起来读诗吧。“当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