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饮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某一味有偏好,可能反映出对应的身体脏器需要调理。中医也有五味:辛、甘、酸、咸、苦。饮食的五味和中医的五味有何关联?它们和五脏又有怎样的联系?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到:“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味之中,酸性收敛,入肝经,春季肝气升发,要少食酸性食物,避免收敛过度,把病邪留在体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饮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某一味有偏好,可能反映出对应的身体脏器需要调理。 中医也有五味:辛、甘、酸、咸、苦。饮食的五味和中医的五味有何关联?它们和五脏又有怎样的联系?五味调和如何滋养对应的脏器?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此时养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01 饮食调养,减酸宜甘清明时节,饮食调养要减酸宜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张晓天曾介绍,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食用一些嫩芽类新鲜菜蔬,有助于祛除冬日浊气,升发春日阳气。
春节假期是聚餐高峰期,从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再到各式亲朋好友聚餐,吃得饱之余,营养也很重要,如何准备一桌适合家人体质五味调和的美食?什么是五味调和?中医认为,无论药材还是食材,都有自己的性味,归纳起来为“酸、甘、苦、辛、咸”五味。
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春季养阳记住“三要三不要”一要:饮食温补,要多辛甘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春季阳气初生,宜“减酸增甘”,多食辛甘发散、温补脾胃的食物。温补不宜大鱼大肉,建议吃些新鲜的应季蔬菜,比如韭菜、葱等。喝葱白汤可以益五脏、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