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
**今日凌晨,一项颠覆锂电池行业的研究成果引爆全球科技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重磅论文,宣布研发出一种“打针式”锂电池修复技术,仅需注射一针“锂药物”,即可让废旧电池“满血复活”,寿命提升高达60倍!
复旦科研团队重大原创成果发表衰减锂电池“打一针”复活手机或电动车锂电池衰减后,等待它的往往是报废的命运。如同人生病,电池衰减只是锂离子越来越少,其他部分仍保持完好,是否可以“打一针”补充锂离子让其“起死回生”呢?
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目前而言最长寿命都只有6-8年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打破锂电池传统设计原则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设计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为电池产业变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该成果以《外部供锂技术突破
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以《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External Li supply reshapes Li-deficiency and lifetime limit of batteries”)为题在《自然》(Na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