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建曾言“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还有“洛阳上头无卧牛之地”之说。对考古学来说,就是一座墓打破一座墓,墓套墓、坑套坑,洛阳的墓非常多。“东周 绞丝纹卷体龙形佩”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陵墓群,根据考古推断,周天子很可能佩戴过这枚玉佩。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其实,一块玉器的诞生,除了“琢”之外,还有许多道工艺。那么这玉到底是怎么个“琢”法,工具是什么?流程是什么?技巧高低体现在哪里?
现实中哪有这么多所谓的“干货',都是日常学习中的细节积累,如果你对这个阶段的玉器所有的细节都能了如指掌,真赝在手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如果拿到一件东西心里没底,那就说明你对这段历史和器物不熟悉,好好学习,才是唯一出路。
社会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艺的提升,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印证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说。如今,古老的水蹬和大弓等人力制玉工具早已被搬进了博物馆,高速转动的马达取而代之,琢玉过程越发便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