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就是宿命吧。非常非常渴望得到爱情,但是真的来的时候又不懂怎么去爱了,想触摸却又缩回了手。就像想吃糖果的孩子,想吃糖却又不敢去要,只能静静的看着,咽着口水。当有人给你的时候又会吓得跑开。算了,不想了,不想了,生活还是要继续,边走边修行吧,下一站的目的地也不知在什么地方。
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迪伦的女孩,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长大,没有得到什么关爱,其最好的一个朋友也转学离开了她,于是她悄悄辍学,然后坐上火车去寻找父亲,但火车却遭遇出轨,发生了车祸。
余华对《罪与罚》的评价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像是轰炸机一样向我的思绪和头脑扔下了一堆炸弹,把二十岁的我炸得晕头转向。”《罪与罚》情节很简单,大学生因为贫穷杀了一个高利贷主,为的是得到一笔钱,开始新的生活。
救赎,指用行动抵消、弥补罪过,使其脱离灾难或危险。所以救赎有三个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价——解脱。救赎的第一层本意,结合电影,相当于我们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当然是反讽。但电影所讨论的“有罪”,远不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