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4日讯很多人的崩溃,都是从生病开始的。“先去做个磁共振检查吧。”医生的这句话更是让很多患者忐忑不安。据悉,核磁共振成像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非损伤性成像新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像诊断。
“医生,为什么我要做3.0T的核磁共振,1.5T的不行吗?听说1.5T的还便宜呢!”可是,有的人发现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检查也不尽相同:有的是1.5T,有的是3.0T,虽然看上去差一倍,但实际上他们的价格可并不一样,差的可不少呢。
阿伟又“晕班”了。 一到工位,头不是头,是旋转的地球。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 万一有病没得治,以后就有别人住你的房,花你的钱,还打你的娃...... 一想到这,阿伟急速滑动手机,豪横“下单”: 不如直接拍个核磁共振,查全身,探个仔细? 嗐兄der,慢着!
今天的系列报道《生产线上的中国》,我们来看一条特别的生产线。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看到,生产线上生产的是自主研发的核仪器,画面中白色的圆柱体就是正在生产中的仪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将会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磁共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个别少数器官外,几乎全身大部分部位都能去进行磁共振检查,另外磁共振的分辨率很高,绝大多数器官病变都能在检查下无处遁形。但有意思的是,平时在就诊时,医生往往会给我们开CT或者X光检查,反而很少开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场和电磁脉冲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身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CT的影像是由一系列断层的图像构成的,它相当于把组织结构一层一层的剖开来,清楚并逐一地显示更多的细节和结构,而且分辨率更胜X光片。当然在临床实际运用中,B超、CT、X线、核磁共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素 材 | 放射科 徐嘉旭 陈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