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出需要磁铁外形的砂模,材料包括铜钴,硫磺,镍,铁,铝以及钛。把溶液倒入砂模中,砂模便燃烧起来,是因为硬化的砂内气体易燃,然后撬开砂模,让空气进入,使其冷却并让气体燃尽,将金属从砂模中分离出来,此时还只是一个铁块,没有磁性。
其中写道,“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自然是用指南针的指向来比喻自己忠于南宋的决心,却也在无意中显示,后世“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在宋代已然普及。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又一个伟大贡献。今天谈到指南针,自然先要提到“磁石”。在民间,它有个俗称叫作“吸铁石”。这形象地说明了磁石的物理特性。但这个当代小学生都知道的“知识点”,在古人眼里,实在也是一个重大发现。
但早在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于1600年首次制造磁铁之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到磁性,这要归功于天然的磁石。在新墨西哥州索科罗市附近的南巴尔迪山顶上进行的一项实验中,通过用避雷针吸引闪电到磁铁矿样品上,显示出这确实使石头磁化,这很可能是磁石在自然界中成为磁化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它在地表上发现,但在不远的地下就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