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11日电 题:平台和创作者AI翻唱须取得著作权人允许作者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近日,TikTok网友用AI创作了一首“Heart on My Sleeve”很快蹿红网络,引来1000多万人围观。
前有歌手陈珊妮用AI制作完成新歌,后有“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王菲、张韶涵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在AI技术涉足音乐领域、显现创造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法律、伦理上的争议和担忧,尤其是关于声音版权的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音频软件开始采用AI技术。
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版权局承办的“数字时代版权创新发展与保护治理”沙龙于9月20日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就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版权保护与治理所带来的挑战话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交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音乐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音乐创作、识别、发布等。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版权问题,如未经授权将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用于人工智能的事先学习、使用艺人的声音、形象及姓名进行人工智能制作等,这些都侵犯了原有的版权和人格权。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Google正在与环球音乐(Universal Music)洽谈AI音乐版权的授权问题。报道称,双方的讨论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还没有即将推出的产品,但双方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工具,让歌迷能够合法地创建曲目,并向版权所有者付费。
央视网消息:每天数十首“新作”,凭借声音再度走红,2023年度最佳歌手……AI孙燕姿就这样火爆全网。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声音训练和后期处理,让AI用孙燕姿的声音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就是AI孙燕姿出道即顶流的秘诀。神似的声音搭配各种风格的歌曲,不仅毫无违和感,反而让歌曲更具独特魅力。
当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渗透到多个行业领域,在音乐产业中的应用尤其引人关注。AIGC通过自动生成音乐内容,包括辅助作词、作曲,以及根据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自动生成背景音乐,为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