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即将到来的“六一”,是小罗生命中第三个儿童节。小罗是一名3岁的SMA患者。2岁时,他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据小罗妈妈回忆,从确诊开始,儿子的身体机能就一直在退化,“退化到腿都不会动,也就小臂能动一动,手指头能动一动,特别差。
“出生之后发现四肢比其他小朋友松软,手脚抓握、蜷缩都有问题。”2022年9月的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牛琦主任专家门诊来了一位被家属抱在怀里的婴儿,出生仅14天,进行性、对称性四肢肌无力情况发展十分迅速,家人焦急地带着婴儿辗转多处问诊,最终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
8月7日,南都记者从第四届中国SMA大会获悉,据最新发布的《中国SMA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有76.4%的患者在国家医保覆盖后用上“天价药”,目前SMA患者在就学、社交等方面不容乐观,疾病管理情况也仍有提升空间。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11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六楼的神经内科,来自南宁市上林县的10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陆泳泉接受治疗后回到病房,打开床前的电视收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这样的他看起来与同龄人没什么两样。
2021年12月3日,对国内罕见病患者,尤其是SMA患者及家庭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天。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在当天出炉,新增罕见病用药7种,其中即包括曾经“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这意味着近年来多方呼吁的高值罕见病药纳入医保实现了零的突破。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这种病症会造成四肢、躯干以及胸部慢慢出现无力并且萎缩的症状,从而会影响患者骨骼、呼吸、消化等系统异常,其中呼吸衰竭是SMA1型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张菡 金煦近日,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29岁女孩伊伊(化名)在协和医院车谷院区,成功鞘内注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这是该药被纳入医保目录后,该院首位受益的成人患者。
#寻找超级妈妈#不同身份,同样温暖42岁的袁爸爸没有外出务工,和父母以及两个子女挤在山区一栋自建房里。从远处看,这房子像是挂在陡峭笔直的山坡之上,摇摇欲坠,老得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他每日往返于自家和邻居家两次,一次去看邻居大哥在不在,一次就是推着小女儿袁袁去邻居家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