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Science》杂志报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热电半导体制冷材料及器件研究上取得的最新进展:《Grid-plainification enables medium-temperature PbSe thermoelectri
5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电子制冷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上取得最新进展,提出了“晶格素化”概念,通过降低硒化锡晶格中的空位浓度,大幅削弱了晶格缺陷对载流子的散射,实现了载流子迁移率的显著提升。
2021年7月8日,《Science》杂志以First Release和全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北航材料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电子制冷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Momentum and energy multiband alignment enable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rmoelectric cooling》,采用协同调控动量空间和能量空间的多价带传输策略,实现了P型SnSe晶体性能的大幅提升;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及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会。
从2012年至今,何佳清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已经整整10年。201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4篇Science论文,并以主要作者合作发表多篇Science论文,专注热电材料,取得系列重大突破。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主办的材料领域权威期刊《中国科学:材料》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低热导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Extremely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Bismuth Selenohalides with 1D Soft Crystal Structure》,并被《科学》杂志以摘选图片的形式进行了亮点报道 。
截止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立东团队,已在 Science主刊发表 8 篇论文。近期,课题组在 Science 发表一篇观点论文 ,也是对此前另一篇 Science 论文的继承和扩充 。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塑料能发电吗?如何发电?这一材料科学前沿和最具挑战方向之一的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提出并构建了聚合物多周期异质结(PMHJ)热电材料,有望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从而为利用塑料实现高效温差发电提供了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