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的茶山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 摄影报道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稳定茶农收入,确保宜宾市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3月3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茶业共克时艰5条政策措施》。
南海网6月24日消息(记者 余育桑)近日,为推动五指山大叶茶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进一步将“绿叶子”变成村民的“金叶子”,五指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在南圣镇开展大叶茶种植技术培训与扩种指导。南圣镇的大叶茶茶苗培育基地。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喜明)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茶产业链建设,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增加了群众收入。今年省两会期间,湖北省政协常委、孝感市政协副主席戴杰群建议,扶持发展大悟黄茶产业,调动更多力量为全省茶产业发展作贡献。
周梦琪近日,绍兴市发布《关于加快推动茶叶全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助力“小叶子”长成“大产业”。绍兴茶产业底蕴深厚,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绿茶核心产区”称号。目前全市茶产业从业总人数达49.4万人,茶农24.5万户,茶园面积60.
来源:丽水日报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推进有机茶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品种选育、强化肥药管控措施、推行茶园标准化生产……近日,丽水市松阳县出台了《松阳县创建“中国有机茶乡”扶持办法》,进一步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采茶工、炒茶师傅,还有茶叶销售,每一步都让茶农们很担心。1.西湖龙井春茶收购量达到2吨以上的,采用分段计算的方式进行奖励: 收购量在6吨以内,每吨奖励0.5万元; 收购量在6吨-10吨部分,每吨奖励0.8万元; 收购量超过10吨以上部分,每吨奖励1.2万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子耀 通讯员 陈笑闻 熊鑫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为助力春茶生产、振兴茶乡经济,3月5日由浉河区邮政业和电商物流中心联合信阳市郊区邮政分公司举办的春茶寄递助农“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浉河区浉河港镇文新茶村举行。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林、邓明安、熊娇)“要想明年茶叶有个好收成,做好秋冬季茶园管护是关键,只有做足‘培管功’,明年开春茶叶发芽才快、质量才好、价格才高。”11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胡家沟社区大堰塘有机富硒绿茶基地,指导茶农们修枝、除草、施肥。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郭军、夏良荣)5月16日,记者从竹溪县获悉,该县出台《竹溪县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从企业进规纳限、龙头企业培育、基地提档升级、大宗茶生产、机械化配套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把“绿叶子”变成富民“金叶子”。重奖进规纳限企业。
来源:【淳安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姚玉叶眼下,在鸠坑乡金塔村的万岁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茶垄层层叠叠漾起绿涛,茶农们操作着采茶机,轰鸣间,一垄垄夏秋茶就整齐入袋,茶香飘荡。“以前我们只采春茶,春茶采摘完了就去外面打工了。现在茶企收夏秋茶,价格还不低,我们用不着去外面打工。
新华社武汉6月22日电 题:武汉“茶乡”:一片茶叶“沏出”绿水青山致富路新华社记者廖君这两天的武汉,时而下雨,时而艳阳。进入新洲区旧街街道的问津茶苑生态产业园,只见层层叠叠的“茶梯”高低错落。尽管过了采茶季,但园区打造的品茶、采摘、垂钓等项目持续吸引游客,让茶农们仍然忙碌着。
来源:人民网 巢湖市最大的黄金芽茶园。巢湖市委宣传部供图人民网合肥4月11日电(吕欢欢)仲春时节,山间薄雾轻笼,走进巢湖市银屏镇芙蓉村茶园,茶树连片、郁郁葱葱,一排排青翠的茶树与一道道灰黄的田埂交错排列,叶片浸润着晨露,长势喜人。采茶之候,贵及其时。
铜仁市以做大做精抹茶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建机制、强主体、提品质、创品牌等举措,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抹茶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走进位于江口县的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抹茶单体精制车间,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作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汪俊)初夏时节,走进大庙乡四庄坪村的大叶子茶加工车间,堆积如山的茶叶、轰鸣运作的机器、辛勤劳作的工人和面带笑意的茶农,一幅充满“茶味”的乡村振兴画卷映入眼帘。“我们昨天收了四万多斤大叶茶,加工了3.8万斤左右,发放了4派专人以0.8元至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了解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深入茶叶生产基地、种植农户、加工车间等实地调研,广泛听取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深感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可喜可贺。
中国网讯 祥华乡,地处福建安溪西北边陲,“地无三尺平,开门就见山”是这里自然环境的写照。这里的茶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梯田茶山层层叠叠,一派翠绿,蔚为壮观。安溪著名的“铁观音”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长期以来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