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发的曹叡突然又火了,那就再系统的讲一下曹叡吧。曹叡的母亲就是甄宓,也就是常说的甄姬。和大家理解的不一样的是,这位甄姬其实也是士族。河北甄家,赫赫有名。曹操许婚甄宓给曹丕看成一种政治信号。原本甄宓是袁熙的妻子,曹操官渡战胜后进入邺城,甄宓因为留在邺城而让曹操嫁给了曹丕。
谈起司马家的发迹史,司马昭之心算是一个路人皆知的故事。很多人就很疑惑,从魏武扬鞭到文帝受禅,怎么这么快就让司马家一窝端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曹睿托孤。魏黄初七年(226年),年仅39岁的魏文帝曹丕去世。同年,23岁的太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人如其名,其天资确实配得上聪睿之意。
在早年的很多影视剧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臣下当着皇帝的面就称其谥号或庙号,或者皇帝自称“我乃XX太宗”,闹了大笑话,引发了巨大的嘲讽,因为庙号或谥号是皇帝死后由后人追封的,只有年号是自己可以定的。
在历史上的诸多皇帝中,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叡似乎是属于平平无奇的一位皇帝,功绩排名靠前的他似乎排不上后,荒淫无道的也没有他。但是把范围缩小到魏国甚至是三国,曹魏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皇帝了,其能力比他的爷爷曹操也不差。
引言:司马氏能够终结曹魏江山,很大原因便是因为曹叡没有为新帝曹芳选好辅政的大臣。曹叡在位时便对司马懿多有忌惮,久卧病榻时,司马懿也不是他心中辅政大臣的首选,可在临终之际他还是不顾一切将新帝托付给了司马懿,这又是为何?
三国权谋,司马家的崛起根源建安九年,一个不寻常的评价从曹操口中说出:"鹰顾狼视,非善类也。"这句话指向了一个日后改变魏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司马懿。然而,令人玩味的是,曹操虽有先见之明,却并未除掉这位潜在的威胁。
司马懿是曹魏集国的终结者。公元249年,其父子三人发动“高平陵”政变,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另一位托孤重臣、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独掌曹魏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嫡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皇帝,自立为皇帝 ,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正式灭亡魏明帝曹叡留给儿子曹芳的天下。
曹魏一共有三位“英明”的主公,因为这三位在位之时,曹魏都是大权在握,曹操胁迫汉家天子而掌权,以丞相之名行天子之事,虽然说是安定各地的叛乱,但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权臣了,之后是曹丕,为了摆脱父亲的影响力,直接篡位登基为帝,之后分封功臣,重用陈群以九品中正制推行天下,更是依靠曹真,曹休等人安邦定国,可以说是不逊色于曹操,后来虽然两次伐吴损兵折将,不过也算得上是称职的帝王吧,那作为他的儿子,又被称为“聪慧”的曹叡,是怎么超脱其父亲的呢?
他虽然是曹丕的嫡长子,身份贵重,但过得并不安稳,只因父亲宠爱郭照,与母亲甄氏生有嫌隙,积怨颇深,时常冷落母亲,他自小便经常见到母亲暗自神伤垂泪难过的样子,也因为如此,他常常活在,可能会失去母亲的担惊受怕之中。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三国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重,急召征辽东返回的太尉司马懿入朝,以其与大将军曹爽一起共受托孤。可惜十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