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妨,就算这次要我牺牲,相信我牺牲后也能换来一些震惊世人的动静!”一个人面对死亡竟能如此坦然,此人心中的信念定是深刻,而这位如此坦然之人便是林觉民。他年少时期成才放弃一切只为了民族同胞而战,面对清廷的给出的条件丝毫不被诱惑,面对酷刑和威胁只用嘲讽和对革命的自信面对。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其中,红军在艰苦卓绝的行军岁月中,曾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这次历程不仅彰显了红军战士的顽强精神,更展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动人的故事,回顾红军走出草地的惊险经历,以及那20万斤粮食背后的温暖真相。
牺牲93年后,黄公略烈士遗骸在江西吉安安葬——青山有幸埋忠骨■龙礼彬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仲秋时节,井冈大地,秋雨绵绵。9月25日上午,江西省吉安市东固革命烈士陵园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现场,青松挺立,哀乐低鸣。18名礼兵鸣枪3响,2名礼兵将装有烈士遗骸的棺椁缓缓入土安葬。
他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屡立战功,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如今虽已93岁,仍坚持做红色基因的传递者。他就是具有传奇经历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
坐落在吕梁山下、汾河岸畔的文水县云周西村,是一个有着1000多口人的平川村。1932年10月,刘胡兰出生在当地一户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的抗日队伍来到文水开展抗日救亡。1938年,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在全县实行了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
抗日英雄,是指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
邓贺丹 制图在江西省兴国县,流传着一位兴国籍革命女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感人故事。1934年,在女儿还未满月的情况下,因战况紧急,李美群接到归队命令。她只能忍痛将女儿托付给村民,自己则跨上战马,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奔赴疆场,未曾想这竟是她们母女的生死永别。
讲 述■孙佳欣有一杆枪,经历过战地硝烟的洗礼,烈士的鲜血染在枪身,滚烫。同年轻的战士们一样,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也有过少有的安稳时光:它聆听过英子姑娘含蓄的心事,也为大个子排长的不解风情而烦忧……时光在它钢铁的身躯上凿刻,就像蘸了水的毛笔的抚摸—它依旧如初,依旧是英雄连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