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湿气想要排出主要有两个出路,一是大便,一个就是小便。比如常见的祛湿燥湿,这种情况就像是平时家里保存食物一样,用干燥剂把湿气吸走。换做人体也是以大便的方式来排出水湿。还有一种就是利水渗湿的方式,其实就是通过体内水湿转化成小便来排出体外的。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不注意饮食,不是不按时吃饭,就是饮食油腻刺激,时间久了很容易损伤脾胃,而脾为生湿之源,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湿气过重的现象,湿邪停留体内过久,就会化热形成湿热,我们知道水往低处流,同理湿邪也是一样,很容易停留在下焦,这个时候湿热不断地熏烤膀胱下焦之处,进而就会出现小便不利,尿频尿急,甚至排尿伴有灼热疼痛,小肚子胀痛的现象。
对于湿热比较重的人来说,不管是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还是下焦湿热,想要解决湿热,首先要做的就是畅通三焦。中医认为,湿热产生的源头,其实就是我们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流动不通后聚集形成的湿气,而湿气堆积久了,就容易郁而化热,形成内热。内热与湿气胶结在一起,就成了我们说的湿热。
俗话说:湿热不除,浑身都受苦!为什么这样说呢?又该如何解呢?今天我就一次给你讲清楚。现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很多人饮食都比较偏油腻刺激,长期的饮食不佳会导致脾胃受损,从而出现体内湿气较重的现象,湿气停留时间过久就会形成湿热。湿热之邪性粘腻,而且游走不定。
暑气散,秋意浓今天(23日)17时01分迎来“处暑”节气此时节,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了正是“渐有新凉递好秋”处暑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中医认为,处暑过后暑气渐消,特别是早晚秋凉的感觉。那么,初秋如何养生最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