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带领“万里少年团”成员周韵、唐九洲以及飞行嘉宾王濛、艾热,探访火洲奇观坎儿井。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揭秘“生命之源”如何修建?
我国最早记载《史记.河渠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有一个名叫庄熊罴的人,上书武帝刘彻建议开凿龙首渠,引洛河水灌溉大荔平原,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征调一万多民工动手修渠,可是自澄城引水至商颜县下时,由于旁山修的渠岸经常崩塌,水渠无法通过,庄熊罴便带领民工先在山下测出渠道经过的线路,沿着这条线路凿出一眼眼直井,然后把各井地下挖通,使之成为一条和山两侧的地面渠道相衔接的地下渠道,渠水就从这地下渠道流过去,到达大荔平原。
提到吐鲁番,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千百年来,吐鲁番能够种植葡萄,能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坎儿井的功劳功不可没。作为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活的文化遗产”,坎儿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有“地下水长城”之称。
处暑已过,素有“火洲”之名的新疆吐鲁番仍酷暑难耐,日间最高温度达40℃。烈日炙烤下,记者不禁发出疑问,高温干旱少雨的火洲何以繁荣千年?乘坐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电梯,向下直行约60米,坎儿井暗渠源头汩汩流淌的天山雪水作出了无声回答。
坎儿井,作为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之一,它既没有古长城的恢弘壮阔,也没有大运河的隽永悠长,即使在空中俯瞰亦难见其真容,但它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日复一日地为茫茫戈壁输送着生命的源泉。
坎儿井历史悠久,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乳相融,甚至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坎儿井是一种很古老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通过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供居民生活使用。
央视网消息:提到吐鲁番,您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千百年来,吐鲁番能够种植葡萄,能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坎儿井的功劳功不可没。作为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活”的文化遗产,坎儿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有“地下水长城”之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蕾 通讯员 朱丽君 陈慧琴 徐家屯 郴州报道一口井的作用有多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水井养育一方水土,饮用、灌溉、保鲜、消热......也养育一方人。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源浇灌了中华民族的悠悠岁月,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