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总裁”“首富”“重生”“逆袭”为关键词的低俗微短剧,不讲逻辑,主打情绪“爽点”。一分钟三个大爆点、每集一个极限的钩子、一个小“爽点”之后马上是一个大落差,付费点往往就设在这里。解锁一集只需两元,但“追剧”上瘾,账单“滚雪球”。
今年春节期间,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24小时即吸引了近2000万元的充值,话题#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冲上热搜。四五十万元的成本撬动千万流水,花一个半月制作便可在一两天内上演千万元级别的财富神话,曾经业内嗤之以鼻的短剧,一时间被称为“最赚钱的赛道”。
霸道总裁、狗血恋情、逆袭复仇……曾经被业内嗤之以鼻的短剧,俨然已是当前 “最赚钱的赛道”。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网络短剧的火爆,让短剧演员的需求也随之大增,不仅招募要求有所降低,薪酬也肉眼可见地上涨,即便如此,有些剧组也不一定能很快找到合适的演员。
“互联网大厂争相入局。”“你几乎可以在任何社交平台看到微短剧,不论是面向国内的还是海外的。”……按照《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的数据,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预计2027年达到1000亿元。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袁凯图片/米粒“这种不对口的简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你凭什么认为我们会录用你?”写字楼里,女主正在知名地产公司面试。“因为我想扳倒本市最大的地产公司。”女主一脸平静地回答。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吴佳霖 深圳报道在一路狂飙的短剧战场上,赌注被推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表面看起来,似乎每个人都在“赌”,每个剧本都在“赌”,而赌桌上的筹码,是他们的金钱、才华、时间,甚至是命运。“剧本、演员、导演、摄影与制作、投流,每一环都在‘赌’。
短剧行业已从初期的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头部资源集中化、成本边缘化成为趋势,制作方需通过高效团队、精良制作和独特题材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短剧是如今的热词,有业内人士称头部短剧演员日薪可达2万,甚至有些短剧可能有几十倍的投资回报。
其中,网络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不管是几十岁的老大爷大妈,还是在家带娃的宝妈,和工作时间偷偷摸鱼的天选打工人,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抱着手机,津津有味的看着爆款短剧。
来源:九派新闻 1月15日,企业家之夜现场,周鸿祎谈及拍摄短剧的经历时表示,“我永远都不能当男一号,因为当男一号需要脸皮太厚了,我虽然脸皮已经很厚了,但是演不出来那种感觉。”周鸿祎透露自己拍短剧的原因,其称:“我拍短剧,很多人以为我在赶时髦,其实不是这样的。
文 | Tech星球,作者 | 翟元元“限集令”实施4年后,一场由视频网站发起的平台限集正在悄然上演。据杭州日报报道,有消息称,自明年1月1日起,国内某视频网站超过16集的剧集项目将不再获得制作支持,相关负责人表示,“短视频和短剧已成为流量之王,长视频站在背水一战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