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财经】新华财经兰州9月3日电(可达)第七届“甘肃•祁连山论坛”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在“转型升级、产业兴省:城乡融合与甘肃特色产业新优势”分论坛上,重庆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易志坚讲解了“沙漠土壤化”这一沙漠化土地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北京举办产学研赋能新质生产力座谈会,首部展示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经典案例的图书《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在会上首发。位于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的重庆交通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易志坚教授团队入选“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
从2016年起,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沙漠土壤化”科研团队根据力学原理,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进行“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和大规模产业化推广,让“一盘散沙”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实现“沙变土”,具有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实现人类沙漠变绿洲的
原标题: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科技团队——(引题)在沙漠里打造出近5万亩生态绿洲(主题)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甘肃省酒泉市巴丹吉林沙漠西缘,出现了一块夺目的“绿色宝石”。“宝石”区域内,试验性种植的苜蓿、狼尾草、白萝卜、燕麦等喜迎丰收。
他不是一位音乐诗人却在乌兰布和演奏了一曲沙漠狂想他是一位科学痴人身居都市、罹患癌症却克服万难、自筹经费创造了点沙成土的绿洲奇迹他是力学家易志坚15年来勇闯无人之地让中国3万余亩沙漠面貌发生巨变在他之前鲜有人尝试从力学角度破解土壤荒漠化的世界难题于他而言当力学遇见沙漠是一生的荣幸青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朱婷甘肃省酒泉市巴丹吉林沙漠西缘,出现了一块绿色夺目的“宝石”。“宝石”区域内,试验性种植的苜蓿、狼尾草、白萝卜、燕麦等,喜迎丰收。这背后,有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科技团队贡献的技术力量。
重庆市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示范宣讲在树人小学举行。市科协供图华龙网讯(记者 伊永军)9月25日,由重庆市科协、市教委共同举办的重庆市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示范宣讲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在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春晖堂举行。
大多数人对于沙漠的印象是一眼望不尽的黄沙,但如今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沙漠也已经成为了万亩的良田。2009年,重庆大学教授易志坚在研究物质力学的过程当中发现了沙漠土壤的奥秘,并且提出可以将颗粒物质从离散状态转换为流变状态。
新华社兰州9月4日电(记者翟卓、董道勇)3日,第七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在兰州成功举办。在“转型升级、产业兴省:城乡融合与甘肃特色产业新优势”分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以城乡融合为桥、特色产业为帆,驶向高质量发展新彼岸,共创甘肃繁荣新篇章。
听说过土壤沙漠化,但是你听说过沙漠土壤化吗?没错,这个听起来很不科学的事情,却在研究人员的实验中,在我国真实的发生了。它就是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的易志坚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的新思路,通过力学手段完成沙子向土壤的转换,并且使得沙子能够获得土壤的力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