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北京市残联的“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展馆亮相服贸会现场。从AR字幕眼镜到AI手语数智人,从外骨骼机器人到电子导盲杖,一件件创新产品,点亮了残疾人的美好生活。展览现场,一款可穿戴式智能助盲设备供观众体验。
谭畅使用AI工具生成看不见电极、导线,亦无操纵杆,坐在轮椅上的人通过移动头部、眼球以及眨眼,便能自如地操控轮椅向四周移动。这样的轮椅已经在实验室里诞生。2024年12月13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实验室内,一位工作人员戴上特制头环,坐在一张电动轮椅上向南方周末记者演示。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今天(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助盲眼镜、智能仿生手等各类科技产品,正在为残障人士享受“无障碍”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浙江杭州,记者见到了一位双手缺失的残障人士。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29日消息,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中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面临诸多不便,出行时往往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作为盲人出行的重要伴侣,其数量和培育上的局限使得这一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他们对物体、方向、位置感知比较差,出行中还可能面临盲道走不通、电梯没有语音提示等诸多不便。视障群体想要参加演唱会、逛街、逛公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
如何帮助失明患者恢复视力,是目前医学界仍在探索的一大难题。借助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未来盲人也有望“看见”。当地时间9月17日,科技富豪马斯克的脑接机口公司Neuralink宣布,该公司的一项旨在恢复视力的实验性植入设备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器械”认定。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是盲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伴侣但是其在数量和培育等方面存在局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款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3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任建新 文/图)科技让公益更简单,公益让科技更温暖。近年来,深圳不断借力“新质生产力”,鼓励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更科学、更智能化的残疾人辅具,为助残事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广大残友点亮了新生活的曙光。
今天(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助残日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5月18日,由中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的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大厦)举行,十几款科技助残创新产品亮相,让残疾人朋友看到了科技助残、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和希望。
5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正式亮相,该款机器人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导盲机器人全貌。研发人员正在演示导盲机器人在路面上躲避障碍物。导盲机器人带着一名“盲人”上台阶。
00:40“导盲六足机器人”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编辑 张呈君(00:40)“你好小狗,我要走到学院大厅。”戴着眼罩的测试者手中握着导盲杖,杖的另一头连着一只六足机器小狗。
每经编辑:杜宇,宋欣悦9月1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下一代产品“盲视”(Blindsight)取得了最新进展,该产品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青少年科学教育从“知识输入”向“科创输出”转型?3月30日,第三十五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无锡开幕。大赛为期3天,700余名选手带来445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8个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打造了一场精彩的青少年“科创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