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一部央视的纪录片《镜子》,这部纪录片一共三集,每集三十分钟。他在结营仪式上讲述了这样一段话: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我的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电影《镜子》 是一部由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于1975年执导的艺术电影。《镜子》被认为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苏联和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法国微电影《镜子》,六分多钟,一个男人,在盥洗台前,低头洗手,抬头照镜子,零台词。镜头是以男人的视角,重复着俯首抬头的动作,只是在每一次低头洗手又抬头时,演员变了,从小到老的演员,在镜子前,无声的演绎一个男人的一生。那低头时的水龙头,每一次开合,流的不是水,是时间,是光阴。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将他们从梦中唤醒。”筹划了十年,跟拍两年,央视的纪录片《镜子》一经播出,便引起教育界的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