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8日电(徐舟 许婧)在华理,有一门特别的通识选修课,虽然只有16个学时、1个学分,但是教师阵容超豪华,共由16位老师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信息学院、商学院、机动学院、材料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等8个学院。
【记者调查】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6月中旬,高考分数还没公布,考生李彬就开始收集信息,为报志愿、选专业作准备。“看到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推送了一则消息,提到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选上一门由12位院士同上的本科通识选修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3月18日,由南开大学医学院开设的 “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医药前沿与挑战》迎来了第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讲授了“生物医学研究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新增两门通识选修课《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正式开课。《中国航海史》课程从通史与专题史的双重角度,构筑中国航海活动的“经线”、“纬线”,讲述中国航海活动的兴起、发展、衰落及再兴的历史过程。课程以中国航海历史的整体演进为“经线”,以航海九大专题的历史性为“纬线”,经纬交织呈现中国航海活动的高低起伏和波澜壮阔。
社会科学中心助理教授、《文化人类学导论》课程主讲老师袁长庚表示,网络授课的备课形式与日常备课确实存在区别,“内容上看,网课需要更系统,更有主次的侧重,同时,虽然有多资源接入,但是在使用辅助案例、图像的时候反而要更加细致地筛选、组合。我觉得网络授课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失去了教室
上课铃早已响过,北京某高校某教室里已经趴倒了一大片,只有少数坐在前排的同学依旧“坚挺”。新学期,记者探访部分高校课堂,发现与选课时热火朝天的景象相比,不少学生“费尽心力”才抢来的通识课堂上,却是一片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