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遇到以下情况,千万要避坑!1,播种以后出苗率很低;2,出苗后叶片发黄,心叶扭曲,不扎根;3,解药打了几遍,不见好转;4,下雨后,症状愈发严重...遇到以上情况,很大可能是土壤出了问题!特别是上茬除草剂,残留超量,造成下茬作物遭殃!农技参考梳理了农业生产十大残留除草剂!
农药品种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三氯杀螨醇、林丹、氟虫胺、硫丹、杀扑磷杀菌剂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
生姜幼苗生长缓慢,大多又在高温多雨季节,杂草大量孳生,如田间管理不及时,极易造成杂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阳光,致使姜苗得不到正常的营养而生长不良,造成减产,若采用人工拔草,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工费时,如果使用除草剂,哪些除草剂不能使用呢?
但有些“药害”是可以避免的,偏偏就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部分除草剂的除草特性及对后茬作物有“敏感性”,使用存在“药害”风险的品种进行介绍,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议,转发朋友圈分享本期图文。
说起灭生性除草剂,想必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百草枯,随着百草枯的禁用,草甘膦使用范围和面积逐渐增大,发展成为灭生性除草剂里主流产品。而最近几年时间,因错用滥用草甘膦,部分杂草对它出现抗药性,灭除杂草效果降低,草铵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近几年,市场上对草甘膦的争议颇多,很多人认为草甘膦对人体影响较大,长期使用会对土壤、对农作物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如树势弱、落花落果严重、果实品质差、植株黄化蜷缩、根系不发达、作物产量低、甚至出现死棵现象。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第536号公告,公告事项:自2022年9月1日起,撤销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原药及制剂产品的农药登记,禁止生产。已合法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保证期内可以销售和使用,自2024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
7月28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提到:将百草枯毒性级别修订为剧毒。《纪要》同时指出,评审委员会“绝大多数委员建议不再受理、批准百草枯的登记申请(包括续展登记申请),适时撤销现有百草枯产品的农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