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这首欢快而愉悦的歌现在听起来仍然那么轻松,这是70、80、90后上学时常听的歌。这首歌的旋律表达了学生对“下课10分钟”的盼望,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本性。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劳逸结合才能产生高效,这是毋庸置疑的。
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许多家长对此深有体会,称早就想吐槽了。有网友调侃,“拖堂3分钟,提前坐好2分钟,课间哪有10分钟?”课间10分钟去哪儿了?时间不会消失,只不过,这个时间本该在操场自由嬉戏的孩子们,很多却被困在教室里,“圈养”起来了。
过去一段时间,“谁动了学生的课间十分钟”的话题频登热搜,引发了全国性的共鸣和担忧。教育部也明确表态,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课间十分钟的“消失”背后存在哪些现实原因?如何更好地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近期,不少家长、学生和网民反映中小学校课间10分钟学生活动受限制,比如“都待在教室”或“限制在教室门口活动”,“连楼道都不可以去”。据央广网此前消息,山西晋中还有一名老师发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
近日,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引发热议。无论是民间一些老师及家属的现身说法,还是教育部门的非正式表态,课间十分钟为何消失,答案最终都指向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具体来讲,如有学生在课间十分钟互相打闹受伤,特别是比较严重的伤,则班主任、学校,甚至教育部门都要面临家长的责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连日来,安徽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学生家长关注的“课间10分钟”问题展开讨论。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安徽省人大代表、宿州市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员方少杰认为,中小学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且必要。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连日来,安徽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学生家长关注的“课间10分钟”问题展开讨论。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安徽省人大代表、宿州市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员方少杰认为,中小学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且必要。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连日来,有关“课间10分钟”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学生、家长和网民反映,一些中小学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连楼道都不可以去”“不能随意离开座位”“不能高声说话和跑跳”● 不少受访家长认为,主要原因是学校和老师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麻烦。
2023年11月2日,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开发区青阳港学校,小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在进行跳绳活动。 IC 图10月3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除了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
每经编辑:张锦河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据新华社“新华视点”11月3日消息,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这位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这位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在晨光初照的合肥市习友小学,课间十分钟犹如一曲灵动的乐章,轻轻拂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了沉睡中的活力与智慧。随着下课铃声的悠扬响起,孩子们仿佛被赋予了翅膀,轻盈地跃出教室,迎接属于他们的“快乐启航”。
大象新闻记者 潘语怡 周文茹“喝水、上厕所才被能离开教室”“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躲在厕所里玩耍”……近日,学生课间被“圈养”在教室的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本该热闹的课间十分钟为何变得“静悄悄”?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成“课间圈养”?
10月底,因山西某教师的网上吐槽,“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微博热搜,学生在本该休息的课间十分钟被“圈养”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课间十分钟打水和上厕所不能兼得,加上拖堂或提前回教室的要求,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被严重压缩。
央广网合肥12月19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王凯 贾莉)“下课啦,一起去运动场放松下!”铃声一响,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国际部校区学生陈子尧便兴致勃勃邀请伙伴们前往运动场,展开一场羽毛球的短时较量。
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课间10分钟无疑是他们的“快乐源泉”。下课了,三三两两在操场上追逐嬉戏,踢毽子,打弹珠,跳皮筋,跳绳,满头大汗了再回教室上课,这是类似我这种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农村学生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