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5日电(喀伍力江 阿迪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英吉沙县各乡镇因地制宜,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在冬天,红薯是河南息县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百搭”美食。每年的9月至10月,是红薯的黄金收获期,为了保证冬天也能吃到清甜的红薯,人们通常会把红薯放进地窖或用土掩埋起来,或是晾晒成红薯干、红薯粉条贮存。
2024年12月23日,走进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饶良镇安庄村,随处可见村民们加工、晾晒粉条的身影,一排排粉条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我们村岗丘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特别适合红薯种植,种出来的红薯口感面甜,薯香味很浓,用它加工出来的粉条口感好,很受欢迎。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地处黄河故道,土质优沃、光照充足,有种植红薯的自然优势。近年来,当地将红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成立红薯产业服务中心,培育重点企业,逐步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销售品牌化,形成了集“育种、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近年来,贵州省思南县把“双高”红薯作为全县“一主两辅”的主要产业来抓,通过积极更新红薯品种,扩宽红薯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壮大红薯产业链等方式,不断激发传统产业活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洛龙村位于道真自治县北部,洛龙镇东南,距县城54公里。全村耕地面积7800余亩,主要发展烤烟、红薯、辣椒、茶叶、花椒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其中,红薯种植面积800余亩,位居产业第二。从道真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盘旋,驱车两小时,便进入洛龙村。
大象新闻记者 夏秀琴 通讯员 李帆 祝亚茹/文图金秋十月,河洛大地一派丰收景象。霜降时节,在洛宁县小界乡王村村,今年48岁的种植户刘庆杰正驾驶打秧机抢收蜜薯,顺着根茎一拉,颗颗蜜薯破土而出,泥香里带着清甜。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6日讯(通讯员 黄玲艳 雷婉婷)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今年以来,临武县南强镇安富村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红薯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小小的红薯一跃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金疙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磁县通过科技攻关,充分利用当地脱毒红薯种植优势,以“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富民共赢”的发展模式,推进育种基地、组培基地、种薯基地、育苗基地“四位一体”规模化建设,形成育种、种植、储运、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
近日,位于小七孔镇架桥村的500余亩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了每亩均产3000斤成绩单,刚出土的红薯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艳,村民们熟练地捡拾、分拣,一个个红润硕大的红薯不仅映红了庄稼人的笑脸,还撬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
村民们正通过机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采挖红薯。彭水县委宣传部供图10月18日上午,“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发布会彭水专场举行。发布会上获悉,彭水正以红薯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着力做优品质、做长链条、做响品牌、做强效益,加快打造“中国苕粉之都”。红薯产品。
来源:新华社 在我国广泛种植的红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近日,记者在地处武陵山区的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听到了一碗红薯粉让贫困村成亿元村的故事。“去年销售额达7.13亿元。其中,去年6月30日,酸辣粉单日全网销量超20万单,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永州1月6日电(唐涛华 唐宇)当下,在湖南永州市东安县各地,村民们忙着制作、晾晒红薯粉。走进大盛镇铁塘村,村民黄国辉精心挑选优质红薯。清洗、碾磨、沉淀、搅拌......十几道工序,黄国辉提取出红薯淀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陈萌萌 通讯员 夏天 刘涵/文图“这个好,这个又干又面;这个出粉高,适合下粉条;那个是红壤的,甜嘞很……”6月11日,夏邑县车站镇赵庄村红薯种植能手张新民正在向前来购买红薯苗的种植户介绍自家的红薯苗。
掌上春城讯 冬日暖阳下,在富民县赤鹫镇2000多米海拔的高山山地上,富民县双成种植基地负责人欧如明驾驶着挖机在红薯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串串枣红色的红薯从泥土里翻滚而出。村民忙着捡拾、去泥、装筐、转运下山……看见记者一行来到地里,欧如明以为又来收购商了。
来源:河南日报 7月29日,汝阳县陶营镇红薯示范方的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农事忙、农业兴的喜人景象。机器穿梭在田地之间,将埋在地里的红薯轻松挖出。一堆堆色泽鲜亮的红薯摆满田间地头。红薯示范方是陶营镇乡贤刘正伟流转土地所建,共种植红薯4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