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书籍是如何装订的吗?古代雕版技术是如何印刷的?”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来自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七年级的40位同学走进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了兰州市青少年成长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描绘甘肃文化强省新画卷,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以更好地服务青少年。
“文物是文化的遗产,更是历史的见证,历经几千年岁月侵蚀,有些文物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模样,但是经过文物修复师们的精心修复,可以让一件件破损文物焕发新春,重新赋予它们再生的力量。”在市博物馆社教活动中心的课堂内,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文物保护和修复知识。
2023年9月7日下午,甘肃省图书馆文化人才服务工作者协助临夏市图书馆以“非遗技艺进校园 上好开学第一课”为主题,在临夏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帮扶点石头洼云亭鹭警小学举办“我是小小古籍修复师”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学校五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甘肃省图书馆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总体安排,以典籍赋能,于2月3日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了第一期“我是小小古籍修复师”志愿服务活动。
永宁镇黑疙瘩村的艾日肯·阿不都拉利用城郊村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修理技术特长,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家电维修铺,走上了富裕道路。艾日肯·阿不都拉今年50岁,以前他在外打工,挣钱不多。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来源:【紫金山新闻】2023年3月,商务部提出,要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6月,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永初社区腾挪出办公用房部分区域,积极引导“小修小补”进驻社区,打造便民服务的固定化站点。
来源:安徽财经网王广北是泗县屏山镇白庙村徐庄组贫困户姜瑞海家的上门女婿,他自学成才,成了电瓶车修理的一把好手。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这个女婿可了不得,家庭遇难他硬是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邻居看着越来越成熟的王广北不由得连连点赞。
近日,在韶关市武江区乡镇中小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操作人工智能设备、做物理小实验、维修小家电,他们的到来,让原本因放假而归于平静的校园再次焕发了活力。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蓝川娴熟地修着大货车父子俩用电焊机焊接汽车排水管17岁的男孩正是爱打扮臭美、享受生活爱玩耍的年龄……可是在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村,这名初三学生蓝川,4岁时父亲蓝忠国发生意外高位瘫痪,与父亲相依为命;5岁时协助父亲修车,照顾父亲起居;8岁时就利用周末、放学时间能单独修车挣钱……1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戴伟 王媛“师傅,你看这个能修吗?”7月18日,济南西营大集上,一个村民一手带着孩子一手拎着一口电磁锅来到李天友的摊位前,李天友摘下老花镜抬起眼睛接过锅仔细端详半天,说“放我这吧,一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