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于 2012 年成立,从伺 服驱动器起步,率先切入了小型机器人,2014 年第一款小型机器人 Alpha 1S 落地量产销 售,随后在不断开辟了更多新商业场景的同时,持续扩展机器人能力边界,2017-2022 年 公司先后切入了 AI 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康养商业领域,推出了教育机器人 Jimu Robot 、 开源教学平台 Yanshee 偃师、AMR 机器人、uKit 搭建机器人等产品系列。
人形机器人的“顶流”——天工即将拥有更多“兄弟姐妹”。资料图片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天工开源计划”,将陆续将本体、数据集、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成果面向行业开源开放。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可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加速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人类生活。
随着特斯拉的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竞赛明显提速。5月5日,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公布最新进展——已在一家工厂部署数台机器人,通过完成4680电池的分拣等工作来进行测试;行走速度较去年底提高30%以上,目前约为0.6米/秒;甚至能在工作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天工”机器人现场展示多种路况行进、做早餐等技能。(和冠欣 摄)人形机器人的“顶流”——天工即将拥有更多“兄弟姐妹”。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天工开源计划”,将陆续把本体、数据集、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成果面向行业开源开放。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副中心企业自研机器人技术正闪耀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巨型无人机、无人船已可上天下海。具身智能机器人“天工1.2MAX”不仅展现了具身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制造的能力,“天工”通用机器人母平台还在推动产业研究和应用加速落地。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池梦蕊)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召开天工开源发布会,对外公布创新中心成立一年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并就已有技术成果面向行业陆续开源开放,推动具身智能加快落地。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人形机器人奔跑起来了!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亦庄举行“天工发布会”,发布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人形机器人发展史再迎里程碑时刻。
在北京亦庄举行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熊猫机器人与观众自拍。“天工”机器人在户外行走。“天工”机器人在识别物体并执行抓取动作。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安徽合肥,蔚来汽车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一台身高1.7米的机器人迈着小碎步走向生产线。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赖苏婷 北京报道】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母平台包括灵活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快速安装,本体高算力的支持,以及本体构型的开源开放。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科研教育、工业制造等领域的落地进程,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联合优必选等合作伙伴发布了“天工开源计划”。天工机器人目前已有的技术成果将面向行业陆续开源开放,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加快在各行各业落地。
今天(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开源计划。创新中心将已有技术成果面向行业陆续开源开放,能够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周期从半年以上缩短到一个月,促进产业发展。天工正在演示做早餐/记者拍摄清晰地接收指令并执行,熟练地拿起番茄酱挤在面包片上......
一袭银黑色打扮的机器人,双手环抱着大会徽章,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再将其准确地放入启动台上。这是8月21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的一幕。这个身高约173厘米、体重60公斤左右,名叫“天工1.2max”的机器人,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系首次亮相。
本报记者 王昊男让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跑”起来,如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已成为现实。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见上图,杨东摄),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科创板日报》1月21日讯(编辑 宋子乔)据北京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官方微信号,近日,英伟达机器人技术业务副总裁Deepu Talla一行到访。Deepu Talla表示,将在2025年推动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