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在手术中。 受访者供图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航空转运供体并成功开展两例肺移植手术,消息发出后引发关注。有网友质疑患者身份信息和移植器官来源。对此,医院回应:两名移植患者均为普通退休工人,所移植器官均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按照国家器官分配科学政策分配。
截至2020年10月30日,湖北省有效志愿登记器官捐献人数已有53448人。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行启动仪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与其他医疗技术不同之处在于需要使用可供移植的捐献器官,而捐献器官属于稀缺的社会资源,必须采取事前准入与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加强监管。
近期国家卫健委搞了个大动作,规定那些搞人体器官获取与移植的医疗机构,设立个伦理委员会,负责好好审查捐献意愿的真实性。“牵一发而动全身”,遗体捐赠,就是从活人身上取器官,这可是涉及到两条人命!是不是得确保双方都自愿、都同意,才能动刀子?
□赖芳杰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直升机转运肺源,并成功为73岁老人开展肺移植手术。相关消息引发关注。一般情况下,业界将70岁作为是否合适开展肺移植的年龄界限。有网友认为,73岁的患者已经“超龄”,因而质疑患者身份信息和移植器官来源。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是一项涉及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等问题的医疗活动,为了尊重和保护人体器官捐献人和移植接受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工作规则》明确,在人体器官捐献、获取和移植过程中,要遵循有利、不伤害、尊重生命、公平公正、符合规律和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恒 记者 杨益莹 实习生 魏金鹏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直升机33分钟运送肺器官,为一位73岁患者实施器官移植的报道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质疑,其中是否存在特权寻租,器官移植过程是否有严格监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清明前后,人们发现,在媒体上看到了更多对于器官捐献者缅怀的报道。据统计,全国各地已建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超过了200处,这背后都是怎样的故事和现实?接下来,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又要破哪些题?怎样更好发展?